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文章内容

关于《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督查调研报

※发布时间:2017-6-21 10:05:0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一)认真做好督查调研组织工作。为详细了解全市《纲要》中期实施情况,客观全面反映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确保市常委会认真审议好市《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市常委会于去年11月初制定下发了《督查调研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内容,细化了各项具体安排,确保督查调研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采用五个结合深入开展督查调研。在整个督查调研过程中,注重做好五个方面的结合,即督查调研工作组对《纲要》进行督查调研与委托贵阳市经济学会对《纲要》的中期实施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评估报告附后);深入基层实地了解基本情况与召开专题汇报会、座谈会相结合;认真听取市相关工作部门情况汇报与到区(县、市)、企业调研相结合;召开专题会总体听取情况汇报与各工作小组重点听取专题汇报相结合;听取《纲要》实施情况汇报与2013年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招商引资情况汇报相结合。督查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二十个工作部门、十个区(县、市)的工作情况汇报,邀请了省、市经济专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

  (三)市高度重视中期评估工作。2013年初市开始组织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中期评估,编制《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整个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的要求,结合贵阳实际,充分考虑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突出了评估的重点,问题分析客观全面,对策措施针对性强。2013年12月9日,市根据市常委会督查调研组召开的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意见,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市常委会召开贵阳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暨今年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督查调研专题座谈会上所提责任分解的通知》,要求区(县、市)、市各工作部门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明确时限整改和办理。市对《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是认真负责,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纲要》实施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扣“主基调”,实施“主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范城市和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实现“四个突破”、处理好“三个关系”的要求,努力克服了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应对,全力拼搏,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初见成效,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取得进展,生态文明纵深推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纲要》中期实施进度总体好于预期。

  (一)主要指标实施情况总体好于预期。对照《纲要》确定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资源四大类33个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20项),绝大多数指标均能达到进度要求。从33项主要指标的中期实施进度上看,13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达到要求,其中好于规划要求的有6项;20项预期性指标中,达到规划要求或超规划预期完成的有19项,未达规划要求的1项(全社会R&D占P比重)。

  (二)重点任务实施情况总体顺利。《纲要》确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科技与人才、等36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不断深入推进,但任务仍很艰巨。

  (一)经济增速呈逐年下降且质量不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诸多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国家对九大行业产能过剩调控力度的加大,加上我市现有存量增长乏力,新增项目建设周期长,投产达产慢,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开始出现逐年放缓趋势。人均P和劳动生产率与全国36个省会以上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均P为平均水平的58.6%;一、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平均值的40.2%、46.7%、55.6%。在全省经济首位度与西部七个省会城市相比明显偏低,没有发挥好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的作用。

  (二)部分预期指标全面完成难度较大。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纲要》确定的33项主要指标有32项达到进度要求(全社会R&D占P比重未完成)。但从2013年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部分预期指标要全面完成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实现人口规模目标(500万人口)有较大差距。二是全社会R&D占P比重低,全社会R&D投入强度不够。三是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完成预期增速目标难度较大。四是同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需要高度关注。五是市民受教育年限提高较慢。按目前年均不足0.1%增长,实现预期目标任务艰巨。六是空气质量优良率按照国家新的标准大幅下降,要达到95%优良率需要加倍努力。

  (三)第二产业发展问题矛盾较为突出。一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投资(不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偏低,2013年仅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5.3%,比上年同期低4.38个百分点。2011-2012年工业投资比重两年平均分别比全省、全国低2.82、12.01个百分点。二是全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投资效果系数较低,2012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比全省、全国分别低4.44和13.2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全省、全国的81.5%和82.7%。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小比重低,整体水平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的状况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四是重大项目建设周期长、投产慢;新投产的项目数量少、规模小,增量对工业持续快速增长支撑不足。五是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出率仅为全国平均产出率的15.02%,园区标准厂房使用率低,闲置现象突出。

  (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亟待提高。一是截止到2014年2月18日签约的106个创新驱动、区域合作项目,开工率虽为90.57%,但资金到位率仅为14.48%。二是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P比重、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在进一步加大。三是企业技术创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完善,科技和产业化步伐还不够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

  (五)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一是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69元,比2010年低2512元、2011年低2390元的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职工平均工资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第24位。全市还有449个村未实现脱贫摘帽。二是提升城镇化率的质量和水平的任务繁重,不容忽视。三是对教育和卫生领域投入总体不足,教育卫生资源发展不能很好地适镇化发展步伐,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及利用不均衡。四是涉及民生的道、安全饮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五是城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生业、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就业群体逐年增多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六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仍很艰巨。

  (六)生态压力仍然较大。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迅猛增长,涉及到城市的新增减排效益的项目还未建成,加上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雨污混流、清污混流情况严重,垃圾无害化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生态面临极大的压力。二是随着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及达产,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形势非常严峻。

  2014年是《纲要》实施的第四年,也是全面实现各项主要指标任务极为重要和关键之年。按照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生态为底线、以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的总体目标,奋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总体思,市常委会在督查调研过程中,充分肯定和支持市所做的工作,认为市对《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是符合贵阳市实际的,也是实事求是的,我们表示赞同。同时在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认为:

  (一)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各项主要指标全面实现。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认真《纲要》的严肃性,充分发挥《纲要》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认真研判面临的机遇、有利条件和困难、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对各项主要指标任务再分解、再检查,分解后的责任再落实,尤其对没有达到进度的指标必须高度重视,强化目标约束,完善考核制度机制,全力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纲要》目标任务。与此同时,要认真做好今明两年年度计划与《纲要》有机衔接,以年度计划实施来保障《纲要》的全面实现。

  (二)加快科技创新和优化产业布局,千方百计实现“快、转、高”并举的产业发展目标。市常委会支持和赞同市委提出科技创新驱动战略,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研究透,明责任,抓落实。一是举全市之力抓紧实施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106个项目落地,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平台,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项目引进力度,依托科技创新加大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切实增强我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真正实现既要赶又要转的战略目标。二是围绕“快、转、高”并举的产业发展方向,实实在在地抓好实体经济投资,鼓励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加大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千方百计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更加注重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三是要按照已确定产业布局规划,加大发展要素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好土地、资金等资源。

  (三)深入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千方百计促进以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始终贯穿于实施《纲要》的全过程。要从城镇化的综合性强、涵盖范围广的角度,从注重提升城镇化率的质量和水平着手,针对目前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学前教育供给能力、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等方面存在资源不均衡,以及城市社区、乡镇医疗卫生设施和医务人员短缺,城镇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繁重等涉及民生方面存在的主要“短板”,加强全局性统筹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科学细划各工作部门的责任,形成多部门合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质量和水平,确保《纲要》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目标全部实现。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千方百计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生态的关系。要坚守“以生态为底线”,围绕“快、转、高”并举的产业发展方向,切实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一是加快构建绿色经济生态,做大做强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三大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确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同步得到和改善。二是进一步制定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政策,细化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目标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和创新投入。对耗能大、污染重、效益差的落后企业和生产线,要关停和淘汰,确保《纲要》目标任务完成。三是加大生态的执度。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目标任务分解落到实处,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五)切实转变职能,千方百计优化发展。要以行政、政策、法制为重点加强发展软建设,切实转变职能、加快提升行政效能,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动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社会公平转变,强化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实施,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着力加强政策建设创新和完善促进发展的政策体系,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省近年来支持贵阳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要争取国家支持在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比照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配套政策,加强在土地、投融资、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在发展实体经济、招商引资、发展县城经济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政策创新。着力加强法制建设,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的法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