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启动以来,崇明区陈家镇问题和需求导向,以项目化运作为抓手、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为己任、以健全领导干部用法制度为战略,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深入推进宣传教育工作,努力“七五”普法新篇章。
以“法润东滩德法同行”为目标,打造了“崇德明法”市民课堂、“故事村村行”等特色普法项目,开辟了故事会、、古今说法等“菜单式”课程供市民选择。积极推动“互联网+宣传”项目,于2016年10月11日开通“东滩法韵”微信号,进一步扩大普法影响力,设置法说新闻、以案说法、新法速递、来赛吧有问答等版块,累计推送文章491篇,阅读5120人次。今年以来,陈家镇结合实际探索社区普法新途径,以裕鸿佳苑小区为试点,融入元素,将普法阵地下沉,通过印发一批法宣产品(抽纸巾、围裙、环保袋等)、成立一支队伍(“七五”普法团)、开设一个“流动课堂”(七五·普法流动课堂)、打造一块普法阵地(文化小区)、开展一系列“爱鸟护鸟”“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等具体举措,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系统化推进“文化小区”项目建设,努力让老百姓感受到普法惠民。
针对陈家镇动迁回搬矛盾突出特点,以购买服务形式,聘请律师、退休等组建法律顾问团,参与本镇宣传教育、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以“第三方”身份为和群众有效沟通搭建平台:每周三天有一名退休、律师到镇司法窗口坐班,现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代写法律文书等;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引入法律顾问团参与分析研判机制,预判法律风险,出具相关法律意见书,为党委化解矛盾提供法律参考;对重要工程、重要决策在实施前组织法律顾问团进行法律风险评估,提出专业意见和,防止重大矛盾发生。同时结合本镇实际情况,规范其工作职责、范围,明确、义务等,并制定相关考核细则,以出具法律意见书数量、矛盾化解成功率等数据为依托,通过活动登记表、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法律服务工进行量化考核,确保各项日常工作有序开展。法律顾问团成立以来共驻点接待3300人次,参与化解矛盾50余起,开展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20场次,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根据上海市和崇明区“七五”普法规划,制定《陈家镇关于开展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并根据陈家镇生态岛标杆建设的整体要求,及时调整“七五”普法领导小组名单,切实加强普法工作组织领导,把宣传教育纳入本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镇党委、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汇报,镇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不断健全党委领导、监督、实施的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为深入推进陈家镇干部用法工作,抓住“关键少数”,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崇陈委〔2016〕19号),明确了干部用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制度,并把干部用法工作纳入“法律进机关(单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机关建设、机关(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配套制定《关于建立干部考试制度的实施细则》,定期举办依法行政基础法律知识培训班,开展法律知识测试,考试结果公开公示,并计入干部档案,作为年度综合评价和任免、晋升、惩的重要参考依据。
以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基础力量,充分整合辖区内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系资源,连续4年招募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热爱宣讲工作、表达能力强、善于与群众沟通的普法志愿者,制定相关志愿者服务章程、志愿者管理制度,明确义务、活动保障、激励机制,指导其参与到崇德明法市民课堂、文艺演出、模拟法庭等各类实践活动中。并于今年5月份完成第四届普法小分队的招募工作,进一步壮大了普法志愿者队伍。同时整合、食药监、妇联、规土、禁毒等近20家单位和部门资源,遴选热心宣传教育工作的24名业务,组建陈家镇普法团,制定《关于成立陈家镇普法团的通知》(沪崇陈委〔2017〕7号),开设“七五·普法流动讲堂”,列出“普法清单”,采取“点单式”普法巡讲,形成了“一团一员一队”即“七五”普法团、各村居普法联络员、贤达学院普法志愿者小分队的普法队伍格局。自2017年3月份成立以来,已开展巡讲10余场,受众群众800余人次,发放法宣资料2000余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