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总结> 文章内容

如何利用县域资源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7-5-31 19:15:3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摘要】我县地处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资源优势相对突出,将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步伐相对滞后,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优势资源的强度不够,对经过招商引资已开发建设的项目监管不到位,对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力,严重存在着项目引进后,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服务和对问题的及时解决,导致后续招商引资项目招商难度加大,资源优势难以为经济优势,造成招商难,招进来的项目施工建设难,建成后正常运行更难的恶性循环局面。因此,在今后如何进一步利用县域资源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摘要】我县地处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资源优势相对突出,将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步伐相对滞后,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优势资源的强度不够,对经过招商引资已开发建设的项目监管不到位,对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力,严重存在着项目引进后,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服务和对问题的及时解决,导致后续招商引资项目招商难度加大,资源优势难以为经济优势,造成招商难,招进来的项目施工建设难,建成后正常运行更难的恶性循环局面。因此,在今后如何进一步利用县域资源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我县位于青海省黄南州东南部,地域面积3275平方公里,隆务镇是黄南州和同仁县的所在地,距离省会西宁约181公里,全县总人口9.8万,城镇人口约5万左右,分别居住着藏、汉、土、回、萨拉、蒙古等民族,藏族占90%以上,是全国县域经济最不发达地区之一。

  矿产资源。我县是青海省十大资源开发县之一,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样,分布点多,目前已探明的有铁、铜、金、钼、铅、锌、砷、硼、石膏、石英石、石灰岩等,现有铁矿床2处,铜矿床(点)5处、铅锌矿床1处、砷矿点1处、钼矿点1处、金矿床1处、硼矿床(点)2处、石灰岩矿床1处、石膏矿点1处等;具有一定规模可供开采的有铁吾矽卡岩型磁铁矿床,双朋西矽卡岩型黄铜矿床、夏卜浪热液脉型铅锌矿床、麻巴沉积型石灰岩床等。

  畜产品资源。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450.98万亩,存栏各类草食牲畜30.62万头(只),繁殖各类仔畜15.30万头(只),繁活率92.62%;牲畜出栏率18.52万头(只),出栏率61%,商品率54%。年产肉类3581吨,羊毛146吨。已建成良种繁育5个,引进各类优良种畜4000多头(只),畜产品加工企业正在兴起。

  水能资源:我县境内的大小天然河流有11条,其中隆务河、大南曼河、兰采河、扎毛河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大。隆务河系黄河一级支流,年平均流量为15.65,由于河谷深,落差大、水流急,便于建设中小型水电站,近年来,我县在隆务河流域等已建成梯级电站6座,正在建设1座,总装机容量近3万千瓦,大南曼河年平均流量为3.59 m3/S,这河流多处河段可进行水电开发。近几年来,在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发展工业经济方面,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相继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涉及水电、矿产资源开发、有色金属选矿、农畜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2012年底,全县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55户,其中,水电企业6户,矿产资源开发企业4户,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1户,建材企业29户,其他企业5户;按国家有关划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占工业企业总数的16.3%;从业人员2600余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50名左右,占企业总人数的6%左右,基本上无高、中级管理人员。企业资产总额约6亿元,按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计算,年采选铅、锌、金、铜矿石能力20万吨左右,发电1.2亿度,红砖9000万块,砂石料45万立方米,铁件加工6万平方米,粮油加工7500吨,黄果饮料50吨,乳制品饮料100吨等。年可完成工业总值约4.5亿元,增加值1.8亿元,可实现利润约0.45亿元,可上缴税金约0.18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水力发电、采选矿、建材产品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经济格局。

  2012年度,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742.4万元,工业增加值4696.9万元,同比增长15%左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625万元,同比增长16%,产销率为98%,完成主要产品产量红砖8344万块,铅、锌精粉500吨,发电量6549.8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7%,生产砂石料11.1万m3,钢门窗制品45000㎡,加工粮油7500吨,生产黄果饮料50吨,木材加工3462立方。

  截至目前,全县具备采选矿生产条件的多金属类矿山企业4户,现有实际生产能力为日处理矿石1000吨,2012年有4户企业因扩能技改或安全条件不达标而未能投入生产运营,故全年采、选铅、锌矿石100吨,生产铅、锌精粉500吨,完成工业总值500万元,工业增加值200万元。杰森集团双朋西金矿和启鑫昇源选矿厂2户企业已完成技改维修等建设工作,待有关问题协调解决后将投入正式运营;拟投资1.4亿元的青海华帝矿业公司恰东铜矿扩能项目,已完成前期投资1.2亿元,预计今年7月份建成生产。

  从2000--2012年间,我县境内隆务河流域和兰采河流域相继新建水电站6座,其中隆务河流域5座,兰采河流域1座,装机总量达18840千瓦,全部机组正常发电后,年度发电量可达1.2亿度,产值达到2500万元。目前,正着手开发扎毛河立仓电站(投资1200万元、装机2000千瓦)的,这些电站的建成,使水电企业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企业。

  我县的农畜产品加工业除金黄果饮料加工和牛奶乳制品加工企业,大多为小型的粮油加工,产品品种有纯牛奶饮料、晶黄果饮料、藏红液保健酒等,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00吨以上,但加工企业由于受加工原料、销售市场以及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产量不大、产值小,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经济效益不佳。

  通过多年努力,县域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全县各领域的优势资源得到了较好开发利用,为县域经济的不断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优势资源开发产生的经济比重在全县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与我县的优势资源开发比例很不协调,与周边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力度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

  1、社会投资较差,服务不到位,导致客商不愿意来我县投资,投资后又不能正常生产,收回成本和实现利润难度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周边群众吃拿卡要的严重问题,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项目就不能正常实施;项目建成后,周边群众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经常性向企业财物,若不满足,就会给企业各种压力,如封、要过费,政策以外的各种补偿费等;项目建成运行中,相关部门服务不到位,致使项目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后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导致企业停工停产;在解决具体问题中,部门之间使问题推来推去,长时间不能协调解决,致使企业无法复产,严重挫伤了客商再投资、再发展的积极性;项目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转,税务部门不能及时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具体判断税金的征收额,导致国家税收严重流失。总之,一个项目从引进、开发建设、服务和建成运行,正常经营及税收征缴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缺一不可,只有解决了这个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才能发挥出该项目应有的效益,才能达到你发财、我发展的目的,才能充分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2、个别项目选择业主不当,造成项目资金不到位,实施进度严重滞后,建成后又不能及时见效益,影响了后续资源的开发步伐。个别项目开发建设后,业主资金不到位,项目实施周期过长,即使建成了也不生产,想方设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转让来获取客商自身的利益,根本不考虑当地的利益,业务主管部门又拿不出好的处理意见。例如,我县同仁双朋西金矿2003年企业改制时整体转让给杰森矿业公司后,以扩建技改、变压器增容、修建尾矿库等为由,至今未能生产;同仁县麻巴电站自建成至2012年底期间,以水渠过长,周边群众春季浇地、淤泥堵塞渠道等为由长期未能运转,今年3月份以来才逐步恢复运行,恰东铜矿自建成后多次转让、变更企业名称等,

  3、对大部项目(企业)建成经营后,监督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对企业的年开采、加工、生产、销售量等估计不准,企业统计报表数量比实际少,导致当地优势资源开发量较大,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小,对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作用不大。

  4、全县上下对开发优势资源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由于原同仁铝产生的污染给周边群众和部分干部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认为只要是工业企业,就认为有污染,群众反对,干部不愿做工作,不愿意上较大规模的工业项目;部分群众和干部不知道也不懂工业强县的道理,比如同仁铝厂,当时生产经营正常时,每年给县财政税金2000多万元,解决了当时全县干部职工近一半的工资支出,同时解决了600—700名社会富裕劳动力就业;如果我县今后多建几个较大规模的工业项目,解决好环保问题,就能解决很多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办好多年来想办而无好的的事情,就能带动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就能再一次促进优势资源的更好开发利用,就能将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就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更上一层楼,从而形成新一轮优势资源大开发、大利用,使我县的资源优势尽快成经济优势;较大规模企业的筹建,必须要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使干部群众心想办企业,支持办企业,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好相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建设得到顺利实施,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签约招商引资项目规模不大,带动县域经济不明显。近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签约的项目较多,但工业方面较大规模项目较少,上亿元的工业项目几乎没有,与省内外相比,我县既没有工业园区,又没有产业园,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型发展机制,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强化服务,加大工作力度,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努力做大做强矿产、水电及有色金属产业,积极培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并通过技术、结构优化和企业重组,提升工业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构建具有同仁特色的工业经济新格局,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和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1、抓好工业企业的运行监管工作,全心全意为企业生产服务,促使现有工业企业更进一步组织好生产经营活动,加大生产力度,努力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努力加大对在建工业项目的扶持、服务力度,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解决好恰东铜金矿等项目扩建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尽力为其创造良好外部和生产条件,促进该项目顺利建设实施,尽早投入生产运行,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

  3、因地制宜,持之以恒地把新项目开发做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在矿产、水电、农畜产品开发、有色金属冶炼及其深加工、建材制造等领域通过招商引资等渠道开发一批工业经济新项目,使县域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4、切实将招商引资工作做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协调各相关部门,广泛、深入地做好项目可研编制、论证等基础性前期工作,充分利用“青洽会”等各种有利时机,积极推介发展前景好的项目 ,确保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从而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