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园区是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作为一种规划、管理、促进工业开发的手段而出现的。工业园区在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刺激地区经济发展、给地区带来各种综合效益的同时,也曾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威胁。经过反思,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正积极朝生态、环保、绿色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共进的方向发展。各地工业园区建设热潮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势头较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工业园区具备较好的投资潜力。但由于起步较晚,建设经验不足,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部分工业园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如:集约化程度不够;定位不准;产业结构趋同;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投资偏低、特色不明等。
工业园区形势
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投入大、产出低,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强人意。如何妥善合理地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加快创新高科技园区土地利用政策,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重要支撑显得尤为重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已批准66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其中17个示范园区已通过国家验收。我国的工业建筑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一直比较大。同时,工业建筑也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之一,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变革及技术革命升级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各种工业的高度扩张,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建筑已经转型为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并具有环保低碳、绿色节能、智慧科技等新特点。中国各地各类工业园区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工业园区在给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中国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对原开发区的一次升级,对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政府评定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还有2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与此同时,商务部积极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节能环保先进国家深入开展经贸领域节能环保合作,已分别与欧美10个国家相关部门签署了经贸领域节能环保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其中8个国家建立了节能环保或生态园工作组。中德青岛生态园、中瑞(士)镇江生态产业园和中奥苏通生态园的建设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挥了国际合作的示范、带动作用。与法国、丹麦、加拿大、瑞典、芬兰等国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工业园区发展
在社会认知上,人们不再认为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是工业发达、社会繁荣、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工业厂房也不再是容纳人和机器的“容器”。这就意味着,现代工业建筑设计需要创造既能满足特定生产需要又充满活力和人性化的生产空间,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新方向。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介于单体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之间,是一种包含单体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且能满足特定生产需求的设计。同时,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综合性越来越强。不仅包含很多专业知识,如建筑、化工、机械、光学、信息等,还包含很多生活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做此类项目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单单运用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显然不够,要把相应的一系列专业知识都融入到设计过程的思考中去,从而确保能够相互借鉴、互相支撑。
工业园区规划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做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提升设计品质是首要因素。它的灵魂其实来自工业发展本身对规划设计的客观要求。具体而言,在做具体的规划设计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工业生产的纲领和工艺流程,以及相应附属生活设施的要求;要对业主有深入的了解,对其企业文化、所处地域特点及产品特性有充分了解;要掌握好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方面的知识,并将其灵活地加以融合,不能单一着重于规划,也不能单一着重于建筑;另外还要注重生态环境、历史文脉、人们新的审美观念以及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和舒适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地去工业化或过分地公用建筑化,这样容易导致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空间的浪费。同时,还得充分尊重工业园区周边原有的自然条件,相关规划设计要尽量做到少破坏生态环境。
市场格局
20多年来,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走出了一条以园区为载体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同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12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得命名,已有2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面临挑战
第一、发展良莠不齐,二级分化严重,中国工业园区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第二、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中国工业园区基本上属于政府主动型,工业园区的规划大都由建筑设计机构进行,导致中国的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由此还导致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同质化。第三、产业定位和规模定位脱离实际,工业园区之间定位相互攀比、脱离实际,没有根据客观的产业集聚条件来定位。定位脱离实际造成招商引资困难,实际招商中又不得不放宽条件,这又导致落地的项目与规划的不一致,定位和现实反差大。第四、招商引资无序竞争,工业园区全面招商和遍地招商,导致工业园区招商的无序竞争。于是各工业园区把拼优惠政策作为“杀手锏”,纷纷压低土地价格、抬高税收返还。为了招商,甚至不顾政策和法规限制做出过分的优惠承诺。工业园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大量流失。第五、缺少配套服务支撑体系,首先,工业园区没有建立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制度性联姻,缺少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制。再次,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不发达。工业园区要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将各类要素快速向工业园区集聚。第六、融资难,资金短缺,缺少投资平台,工业园区要为入园的企业和项目创造条件,要求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购买生产设备,但投融资主体单一,没有建立健全吸收民间资本、外资和外地资金的机制,缺乏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担保机制等投融资方式,资金自然困难。第七、投资软环境、管理与服务亟待提升,虽然绝大多数工业园区的管理比较扁平,服务和办事效率较高,但在产业支撑体系、创业投资支持体系方面大都不具备,而且管理和后勤服务体系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园区相比差距较大。第八、离城市远,缺乏人气,生活配套较差,国内的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人性化考虑往往不够,缺乏居住、生活、娱乐、休闲、运动的配套设施。工业园区距离城市较远,未能给工业园区的工作都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园区生产生活不能恰当的融入城市,对吸收投资人和人才,职业技术工作的招募都会有影响。
《2016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对工业园区建设市场的分析由大入小,从宏观到微观,以数据为基础,深入的分析了工业园区建设行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工业园区建设行业发展现状、工业园区建设市场动态、工业园区建设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工业园区建设相关政策以及工业园区建设产业链影响等。
《2016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还向投资人全面的呈现了各大工业园区建设公司和工业园区建设行业相关项目现状、工业园区建设未来发展潜力,工业园区建设投资进入机会、工业园区建设风险控制、以及应对风险对策等。
2.2.1科技工业园概念及内涵
2.2.2国外科技工业园建设经验
(1)国外科技工业园建设历程
(2)国外科技工业园发展类型
(3)主要地区科技工业园发展
(4)国外科技工业园运行机制
(5)国外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
2.3.1生态工业园区概念及内涵
2.3.2国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经验
来自
推荐: